7月31日上午,古建美·中华魂——中国古建筑文化匠心传承公益行动遗产地保护与发展(渭南)学术活动在渭南召开。本次学术活动汇聚了国内数位权威专家、学者,旨在通过学术探讨与研究,探求渭南古建筑的保护方法和有效措施,来更好地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使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图:参会领导合影
本次古建美·中华魂——中国古建筑文化匠心传承公益行动遗产地保护与发展(渭南)学术活动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指导,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中国民协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学术支持,古建美·中华魂——中国古建筑文化匠心传承公益行动、九牧集团公益支持。
学术活动开幕式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王莹主持。开幕式上,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马小红,对“古建美·中华魂”公益行动以及各位专家学者来渭“传经送宝”“把脉问诊”表达了感谢。他表示,学术活动探讨的遗产地保护与发展的问题,既是文化保护的课题,也是旅游发展的课题,渭南市文旅局旨在通过吸纳各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为渭南建筑遗产保护和开发提供的新方法、新思路,进一步提高渭南文旅事业发展的理论层次和文化内涵,打造渭南旅游精品,做强渭南文旅产业,让旅游“火”起来;讲好渭南故事,塑造特色品牌,让文化“融”进来;推进文博资源数字转化,让文物“活”起来。渭南市文旅局,也将肩负起遗产保护管理的光荣使命,为遗产地的保护与发展贡献渭南智慧,让遗产保护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图:国家文物局原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顾问张柏
国家文物局原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顾问张柏在致辞中表示,在陕西华山开展“古建美·中华魂”公益行动,意义非常重要。华山是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受到良好保护的典型例证,是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一个有机融合体,学术活动的许多课题会在这里找到历史记忆或重要答案。

图: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顾问郑欣淼
主旨发言环节由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原总工程师王立平主持。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方明围绕学术活动“文旅产业发展如何与乡村振兴深度结合”这一主题,发表了《发展让历史村镇走向未来》主旨发言,从“转变单纯保护思路”、“探索顺应需求的发展路径”、“传统村落如何连片发展”、“重构新建筑”、“传承乡土智慧”、“呼吁传统民居产权交易”等六个方面,为古建如何保护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图: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方明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院遗产中心策划运营室主任解扬在以《文旅融合的机遇与挑战》的主旨发言中,就“文旅融合”、“文化旅游”、“遗产”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他表示,旅游天然具有一种文化属性,文化又需要旅游来传承,遗产则是在文旅融合当中,充当非常重要的核心载体。理想的融合状态,文化是灵魂,旅游体验是基础需求,通过文化旅游塑造在轻松愉悦中体验文化自信,同时要兼容地方经济社会让老百姓获益,最终实现文化交流和经济交流。

图:北京清华同衡规划院遗产中心策划运营室主任解扬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原副主任、现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顾问总规划师付殿起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再认识》为题,从“保护对象城”和“镇历史的再认识”两个角度进行了分享。他表示,遗产保护,保护的是历史的真实性,空间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续;城镇历史的再认识,则需要一个新的课题、方式和视角去研究,不能孤立把某一段历史固定在每一个历史时期。

图: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原副主任、现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顾问总规划师付殿起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沈阳以《“活”起来,还是“火”起来》为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从两点分享了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一是,要深入挖掘文物价值和内涵,让文化遗产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二是,要面向公众要创新一些文化传播的形式,让文物的故事能够让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顺应人心。关于火起来,沈阳则从“转起来”、“支起来”、“动起来”三个角度进行了分享。

图: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沈阳
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杜晓帆在《文化自信视野下的乡村遗产保护》主旨发言中,对文旅融合进行了深度阐释。他指出,文旅融合一定要做前期研究,两个策略,一是,从旅游经济转化成访客经济;二是,从服务经济上升为体验经济。通过善行旅游,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交流与发展。

图: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杜晓帆
下午的学术研讨活动由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杜晓帆来主持。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历史名城保护处原处长傅爽,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顾问罗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规划师、教授赵中枢,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李永革,北京清城睿现数字所所长李薇,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原总工程师王立平,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杨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理论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员刘兰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分别进行了学术发言。在思想的激烈碰撞下,直面问题不断为新时期中国文物保护、非遗文化传承以及古建文化利用提供新思路,共同探索新时期文物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方式方法,解锁和挖掘古建筑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为践行和落实文化自信树立了良好示范。

图:学术研讨活动专家

图:学术研讨活动专家
学术讨论和活动小结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曲云华主持。学术讨论环节,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常伟对渭南文物保护规划情况进行了相关介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针对渭南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给出了专业的指导和意见。活动小结,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总工程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付清远对整个学术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并针对渭南市传统村落保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图: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总工程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付清远
本次活动以“如何让国宝文物活起来火起来”、“怎样做好不可移动文物的开发和利用”、“文旅产业发展如何与乡村振兴深度结合”、“怎样做好地域性文旅融合有效解决引客留客问题”为主题,包含学术活动开幕式、主旨发言、学术发言、学术讨论、活动小结五项议程,为保护中国文物、传承古建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言献策。

图:与会领导见证华山公共卫生间改造升级公益捐赠项目签约
据了解,古建美·中华魂——中国古建筑文化匠心传承公益行动自2020年5月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联合民族企业九牧集团共同发起,旨在通过一系列的主题研讨、文化推广,深入挖掘和凝练古建筑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内涵,推动古建筑文化价值创新发展。

图:古建美·中华魂——中国古建筑文化匠心传承公益行动华山站参会领导合影
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顾问郑欣淼,国家文物局原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顾问张柏,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顾问罗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总工程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付清远,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李永革,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尚力,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杨新,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沈阳,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原总工程师王立平,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原副主任、现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顾问总规划师付殿起,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历史名城保护处原处长傅爽,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方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规划师、教授赵中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理论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员刘兰华,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杜晓帆,中国民协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周燕屏,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副部长、研究馆员汪万福,北京清城睿现数字所所长李薇,北京清华同衡规划院遗产中心策划运营室主任解扬,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 曲云华,泰山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党总支委员、三级职员于瑞文,渭南市副市长杨武民,渭南市政府办公室二级巡视员李晓京,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马小红,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常伟,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程军,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郭雅文,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武毅等相关专家学者参与出席了本次学术活动。
上一篇:遗产地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渭南举办
下一篇:创建全国文明城 渭南文旅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