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正文

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市政协六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143号提案的复函

来源: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4-06-04 17:17
类别:政协提案
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市政协六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143号提案的复函
签发人:刘会军
渭文旅函〔2023〕85号

民进渭南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打造沿黄乡村振兴渭南样板,加快非遗文化特色小镇建设》提案(第143号)收悉。政协的“好声音”越来越响,贡献的“金点子”越来越多,团结的“同心圆”越画越大。我们将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局面,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持续解决“不尽人意”的短板弱项。

无论社会怎么发展,城乡二元结构都不会变。乡村是城里人心灵诗意栖息的精神麦田,也是滋养非遗的根脉和土壤。随着时代的发展,所有的城市都处在一种竞争关系中,包括对人才、文化要素和市场发展的竞争。2016年7月,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模式。

当前,我市乃至我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普遍痛点:缺乏产业核心竞争力、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城镇景观风貌缺乏特色、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善、体制机制创新不足。小城镇作为乡之首、城之尾,是城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是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经过政策引导,特色小镇建设已经成

为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最为突出的载体和呈现方式。随着城镇化水平和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文化旅游的消费需求与日剧增,文化旅游产业因其关联性高、涉及面广、辐射性强、带动性大的特质,成为诸多特色小镇的主打产业。我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东府民俗生态文化、关中农耕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并存。依托良好的文化资源禀赋,通过规划引领、优化功能布局,加强特色培育、突出产业引导,加强项目支撑,创新建设机制等措施,培育和建设产业定位清晰、文化内涵深厚、景观风貌独特的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是新时期我市城镇化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

1.推出非遗旅游线路,推动乡村特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地方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开发利用、优化整合旅游资源,全面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市推出“黄河岸边过大年 非遗体验进万家”精品线路:韩城市党家村→司马迁祠景区→合阳县洽川景区→大荔县丰图义仓→潼关县港口社区→华山景区→临渭区桃花源民俗文化园。同时延长农业产业链(葡萄、樱桃、圣女果、猕猴桃等)、提高农业附加值;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通过挖掘传统乡村的卖点,寻找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激活乡村要素资源,找准定位,凸显特色,将乡村特色化卖点与城市多样化的目标客群相契合,真正做好乡土风貌与现代旅游的完美融合,来实现乡村吸引力的放大。

2.设立非遗工坊,深化文旅融合。以独特的非遗文化内涵促进旅游提档升级,不断夯实农旅融合的底气。年初,我局联合乡村振兴局共同遴选认定设立了18家市级非遗工坊,通过打造独特的非遗文化、实施生产性保护,比如影子坊(少华山国际皮影博览园)、潼关盛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洽川葫芦雕刻工坊、木兰摇非遗土布工坊、富平华丽柿子专业合作社等,精于融入生活之气、文化之气,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与活力。开发民俗风情体验、农耕文化体验、非遗体验和旅游演艺、实景演出等沉浸式、交互式体验项目,打造主客共享、彰显地方风韵的"乡愁"文化旅游产品。

3.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展销活动,推出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非遗购物节”活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展销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展示展销结合、多方协作联动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包括非遗文创产品、非遗美食、非遗产品等一百余样物品进行现场展示展销及非遗项目演出活动等,进一步推动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促进人民共享,营造了全社会关注参与非遗保护的浓厚氛围。通过线下线上联动,绽放于东府大地,这些活动旨在吸引广大民众和国内外游客畅享非遗行、品鉴非遗味、共赴非遗游,感受我市非遗独特魅力,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非遗保护的渭南经验,沉浸式体验、实践渭南非遗文化独特魅力。

4.积极培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不断创新乡村旅游模式。乡村旅游要让游客留下来,莫过于发展形式多样的吸引游客的方式,这就需要结合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因地制宜开发消费产品和服务,提高过夜率和驻游时长。可以从乡村习俗开始,将乡村记忆与当地表演相结合,并通过灯光秀、水秀、夜幕电影等多种方式来演绎,以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未来乡村旅游发展首先要把沿线旅游道路建设与旅游游憩、景观功能、生态保护等有机结合。美化提升道路沿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合理布局游步道、骑行道、登山步道、服务驿站、观景平台、房车营地、露营地、旅游厕所和餐饮、住宿、购物等旅游服务设施,以及加油、充电、维修等汽车保障服务设施,串联起主要景区、景区村和乡村旅游点,构建“快进漫游”全域化旅游交通网。

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缩小到一定区间内。通过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等举措,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5.扎实推动旅游厕所建设,优化公共配套服务。如今的旅游不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沿途的田园风光、森林、人文景观都是风景。围绕当前以自驾游为主要出行方式的乡村旅游,大力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交旅融合,打造乡村旅游流动风景线,进一步扩大乡村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推进“厕所革命”以来,在省文旅厅的统一部署安排下,多措并举,建管并重,提升服务,强力推进我市旅游厕所革命的各项工作。全市共建旅游厕所432座,其中3A级标准的旅游厕所5座,2A级标准旅游厕所158座,A级旅游厕所107座,其它162座。完成百度地图标注431座,标注率99.7%,全省排名第四。在全市重点景区、景点、旅游线路沿线、乡村旅游点等全部张贴“一厕一码”在线评价二维码,建立督导检查长效机制,不定期对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情况进行抽查,确保厕所建设不断取得实效。加强旅游厕所软件建设,要求A级以上标准的旅游厕所全部纳入旅游厕所管理系统。将旅游厕所专项管理制度上墙公布,并对旅游厕所的建设及运行做好记录和档案保存工作。张贴文明旅游标语,丰富厕所文化,营造良好的文明入厕环境,确保全市旅游厕所管理服务水平不断高。

2018年,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发改办规划[2018]1041号),对特色小镇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进一步规范、扶持特色小镇的发展。特色小镇的建设不是新建一座小镇,而是在该乡镇或该区域的基础上,依托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在文化宣传、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上下功夫,追求聚焦效应,将所有的特色聚焦到一起,并逐渐扩大影响,由此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小镇的建设要杜绝同质化,一定要突出“特色”,必须要提炼当地文化精髓,使景观与当地特色人文风景有机兼容,来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建设要注重科学规划。首先规划小镇的总体定位,充分研究挖掘、发挥独特的地域文化;其次是规划小镇未来五年到十年,乃至十五年整个小镇的发展方向、基础设施、产业融合等;再就是规划小镇的具体项目、资金来源、土地保障等;最后是规划小镇建设将会给该地区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非遗特色小镇的概念是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小镇的代表名片。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小镇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存空间,将非遗作为品牌打造特色小镇既可保护与传承非遗,又可利用其非遗品牌凸显特色效果。因而非遗特色小镇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的产业、所居住的居民以及所处的文化空间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特色小镇是新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抓手,但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而定,部分地方政府仍按照传统的“政府投资、招商引资”方式建设小镇,导致运营主体错位,违背市场规律,职能部门一定要理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切忌行政干预不当,贪多求全,做好支持和引导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不可大包大揽,更不可零食。要保持耕读传统和民间文化,积累经验,构成智慧,才能复兴地域文化,平衡生产生活,追求生活舒适。这样才能最大化发挥特色小镇的推动作用,不仅丰富当地人民的物质生活,更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可持续的活力。

再次感谢您对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复。

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8月11日

联系人:易红亮   联系电话:0913-2931915